图解全口义齿垂直距离的确定
(商丘牙医常国礼)
新的一年就要到了,
很多的患者朋友提前修理好自己的牙齿,等待着过年时能发挥出大用场。
全口牙列缺失的患者们也不例外。
最近又到了镶全口牙的高峰期。
现在基层使用的托一般是蜡托和腊堤组成。
属于垂直距离和水平颌位关系一次成型法。
这种方法在临床的操作过程中,步骤少,比较方便快捷。
按照这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,只要是仔细认真的操作,最终的效果并不差。
但是,这样的颌位关系记录在技工的操作过程中,会遇到很多的问题:
1、 这样的腊堤只适合上简单合架,由于基托与下颌模型的接触较少,
在上架时容易产生翘动和不密合,而导致颌位关系的误差。而这样的误差对于全口义齿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2、不易确定平面和唇丰满度,由于技师在上架之后,需要重新铺蜡托、排牙。由于技师没有直接接触患者,对于患者的平面,嘴唇的丰满度,露牙的长短,患者的面型情况,肤色颜色等情况一无所知。导致技师在给患者排牙时,只能凭技师的感觉,靠模糊的、大概的,差不多的方法方式来操作,剩下的问题要靠患者复诊试牙时集中收集。
3、要求技师的经验非常丰富。对于初学者来讲,要想把中线、平面、牙弓弧度、咬合关系等方方面面都照顾到,谈何容易。往往顾此失彼,排了一天,牙拆了安,安上又拆,怎么看都难看!最终还是找不到感觉。
排全口牙不仅仅是检验你所学到的知识,更多的还是考验你的的耐性和毅力。
使用这样的堤,无法满足患者希望精品修复的要求,无法达到牙医和技师成为精品牙医和技师的要求。
最近一直在学习关于个别托盘、
塑料暂时托、
塑料暂基托及堤,
垂直距离及水平颌位的确定,面弓、叉等器械使用,以及颌位的转移、可调架的使用、排牙等方面的知识。
希望能解决一些基层牙医日常工作中的种种困惑,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,和更多的牙医朋友们分享学习的快乐。
要想制作一副精品的全口义齿。
第一步取模型非常重要。尽量使用个别托盘来制取。
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垂直颌位关系的确定问题。
一、托的制取,可分为暂基托和恒基托。
临床上常见的暂基托由蜡基托和自凝塑料基托组成。
(1)蜡基托的制作:
将模型浸湿后,取适宜大小的红蜡片,烤软后铺在模型上,用手轻轻施压,使之与模型贴合,修去基托边缘多余的部分。
为防止蜡基托变形.可取一段22号或2l号不锈钢丝,上颌沿牙槽嵴腭侧和腭弓后份,下颌沿牙槽嵴舌侧,弯制成与其弧度一致的增力丝,稍加热后按压到基托内。
(2)自凝塑料基托的制作
用烤软的蜡填入终模型的唇、颊、舌侧的倒凹区,以便基托取下和戴上时不刮损模型。将调拌至粘丝期的自凝塑料按于模型上形成基托,厚度2mm。固化后自模型上取下暂基托,打磨备用。
建议使用坚固不易变形的自凝塑料制作暂基托。
二、堤的制作
学习,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,因为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。为我们开阔思路,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,
在上学时,书本上很多的知识并没有很好的掌握,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,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人又会受到当地工作习惯的影响,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改了样。当你有异议时,身边的人会告诉你,很多的事情都要灵活的掌握,不能死搬硬套。
于是,追求归追求,现实归现实,在现实面前,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妥协。可是,当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,会发现很多的问题,会遇到很多的麻烦。当你拿起书本重新细细的研读时,保证你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,和发自内心的感慨:谁是老师,教课书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!
关于托,看似书本上的操作很复杂。
但是,一旦你按照这样的程序操作下来,你会发现后面的排牙工作会变得非常的顺手。
在托的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:
1、上、下颌堤唇侧的弧度要以患者的面型而定,在患者的口中修改,并划出中线、口角线和笑线,确定好了以后,在后续排前牙的过程中会非常的方便。
2、腊堤制作时,可将红蜡片烤软,折叠成厚约8—10mm,在前牙区宽约5—7mm,后牙区宽约8—10mm的蜡条,并与上颌牙弓的长度一致,不要超过牙弓的长度。
3、腊堤要与塑料基托粘接均匀和牢固,防止在后续的操作中腊堤移位变形。
4、要趁合堤还没有硬固之前,将腊堤与模型一起放置在玻璃板上,轻轻按压,形成平面。
202354170817.bmp202355526005.bmp
三、平面在口中的确立
将附有堤的基托放入患者的口腔内试戴,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。
用平面板放入口腔内检查,要求腊堤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2mm,与患者的瞳孔连线平行。侧面观后牙区的合平面应与患者的鼻翼耳屏连线(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)平行。
如腊堤需要调改,可将平面板适当烤热,把腊堤放在平面板上修正。
202355352833.bmp202356810111.bmp
202357346323.bmp202357769352.bmp202358625871.bmp202357825011.bmp
202357472254.bmp202358853919.bmp
四、垂直颌位关系的确定
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即确定垂直距离 ,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在正中时,鼻底到颏底的距离,也就是面部下1/3的高度 。
测定垂直距离时,患者端坐在治疗椅上,身心放松,头部直立,表情自然,使下颌处于自然休息状态,用垂直距离测量尺,测量出鼻底至颏底距离,反复测量几次,即可得出息止颌位时面下1/3高度。减去息止间隙均值2mm,得出正中位时的垂直距离。
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时将下颌堤烫软,将上下颌托戴入口内,嘱患者用吞咽咬合或卷舌法帮助下颌回到正中关系位,作正中咬合,达到预测的垂直距离高度时立刻停止。
202358985618.bmp202359521830.bmp
上图显示为下颌息止颌位法:
(采用的是划标志线法,这样操作更精确)
咬合位垂直距离 =息止颌位垂直距离-2mm的息止间隙
临床上多采用面部比例测定法(面部二分法):
要求患者两眼平视,息止颌位时,两眼瞳孔连线至口裂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。
有经验的牙医可采用面部外形观察法:
一般天然牙列存在并且咬在正中位时,上下唇呈自然接触闭合,口裂约呈平直状,口角不下垂,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适宜,面部下1/3与面部的比例是协调的。
上述三种方法需在临床上参考使用。
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操作不当可造成:
(1)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:
表现为:面部下1/3距离增大、上下唇张开,勉强闭合上下唇时,颏唇沟变浅,颏部皮肤呈皱缩状,肌张力增加,容易出现肌疲劳。
若制成全口义齿,则义齿的高度偏大,肌张力增大可使牙槽嵴加速吸收。
由于患者的息止间隙过小,可导致患者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,常需大张口进食,义齿容易脱位。而且咀嚼效能有所下降。
(2)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:
表现为:面部下1/3的距离减小,唇红部显窄,口角下垂,鼻唇沟变深,颏部前突,呈苍老面容。咀嚼肌张力减低,咀嚼无力,咀嚼效率低。
(商丘牙医常国礼编辑)
(注):1、由于手头资料有限,上述图片多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品的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——≤口腔修复学的全口义齿≥的视频截图。
2、由于图片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问题,还有很多图片无法上传。如果传输正常以后还会补充一些。
点击数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