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ro CT中的骨分析参数解读_中国生物器材网
点击次数:30199 发布日期:2018-12-20
来源:本站 仅供参考,谢绝转载,否则责任自负
MicroCT是一种结合了影像学检查无创性和组织学检测高分辨率特点的技术,由于骨骼与其它身体组织在X射线衰减性能方面有相对明显差别,因此Micro CT特别适合骨骼成像,骨骼参数的研究也是MicroCT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。
在前面的文章里,我们分享了Micro CT在骨分析中的一些案例,今天再和大家介绍一下Micro CT中的骨分析参数。
二、骨分析参数解读
借助影像处理软件,可在Micro CT的扫描成像图上选择感兴趣区域(region of interest,ROI)做阈值分割等操作,可以将皮质骨和松质骨进行分割,分别提取到不同组织区域,从而对皮质骨和松质骨(骨小梁)的各种形态学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,得到表征骨骼生长和发育水平的参数(见表1)。
指标名称 | 简写 | 单位 | 解释及意义 | |
通用参数 | 骨表面积 | BS | mm2 | 通过移动立方体算法对骨组织进行三角测量计算的骨组织表面积 |
组织体积 | TV | mm3 | 指感兴趣区域总体积,该指标主要根据研究者或研究重点观察区域而定 | |
骨体积 | BV | mm3 | 指感兴趣区域中被定义为骨组织的体积 | |
骨表面积骨体积比 | BS/BV | 1/mm | 表示单位体积骨组织的面积大小 | |
骨表面积组织体积比 | BS/TV | 1/mm | 又称为骨表面积密度,可以间接反映骨量多少 | |
骨体积分数 | BV/TV | % | 表示骨组织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,可直接反应骨量变化情况 | |
骨矿物质含量 | BMC | mg | 表示感兴趣区域骨组织中,所含骨矿物质量的多少 | |
骨矿物质密度 | BMD | g/cm3 | 表示感兴趣区域骨组织中,骨矿物密度的多少 |
进一步的,借助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的体模,可以根据体模在Micro CT中的成像灰度值,来计算和分析皮质骨/松质骨的组织骨密度(TMD,Tissue Mineral Density)或骨矿物质密度(BMD,Bone Mineral Density)。因骨组织总矿物质含量和矿化程度因解剖部位、生长状态、性别及年龄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,对于骨骼研究有重要价值,Micro CT不仅可以迅速地获得样本的BMD,而且不会破坏骨组织标本结构,这与传统评价矿化程度的方法(如定量显微成像术、散射电子显微镜及灰份含量)相比,具有显著优越性[2]。
从骨小梁的微结构可计算得到骨小梁数(Tb.N)、骨小梁厚度(Tb.Th)和骨小梁分离度(Tb.Sp),这些是评价骨小梁空间形态结构的主要指标。在骨分解代谢大于骨合成代谢时情况下,比如发生骨质疏松时,Tb.N和Tb.Th数值减少;Tb.Sp数值增加。(注:进一步的,这些参数分析可推广到多孔材料的研究,Tb.Th和Tb.Sp数值可理解为孔壁厚度和孔隙率。)
骨小梁模式因子(Tb.Pf)、各向异性程度(degree of anisotropy,DA)和骨小梁连接密度(Conn.D)也是表现骨质状态的重要参数。
比如1)骨小梁模式因子(Tb.Pf)用于形容骨小梁表面凹凸程度,其与结构模式指数(SMI),是描述小梁结构组成结构中板层结构和杆状结构比例的参数。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板层结构,那么SMI接近于0;反之,如果主要是杆状骨小梁,SMI则接近3。发生骨质疏松时,骨小梁从板状向杆状转变,该值增大。2)各向异性程度(DA)用于评价骨小梁的方向性和对称性,指椭圆体截距长度平均值(MIL)中长径和短径的比值,该比值越大说明各向异性程度越大。在骨质疏松早期,承重骨小梁DA值通常增加,随着骨质疏松加剧,DA会减小。3)骨小梁连接密度(Conn.D)表示每立方毫米体积中骨小梁网状结构之间的连接数量。
在Micro CT的扫描成像结果中,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,便可对骨小梁的强度和骨质量进行研究。
(上:正常大鼠股骨骨小梁;下: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小梁)
表2、骨小梁分析参数表
指标名称 | 简写 | 单位 | 解释及意义 | |
骨小梁分析参数 | 骨小梁数目 | Tb.N | 1/mm | 代表感兴趣区域中,每mm中骨组织与非骨组织交点数量的平均值 |
骨小梁厚度 | Tb.Th | μm | 表示骨小梁平均厚度 | |
骨小梁分离度 | Tb.Sp | μm | 表示骨小梁之间髓腔平均宽度 | |
骨小梁模式因子 | Tb.Pf | 1/mm | 是衡量骨小梁连接度的一个指标,有相对凸性或凹性。该值降低提示骨小梁由杆状向板状变化,发生骨质疏松时Tb.Pf增加,即骨小梁从板状变为杆状 | |
结构模式指数 | SMI | — | 描述小梁结构组成结构中板层结构和杆状结构比例的参数。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板层结构,那么SMI接近于0;反之,如果主要是杆状骨小梁,SMI则接近3 | |
各向异性程度 | DA | — | 用于评价骨小梁的方向性和对称性 | |
骨小梁连通性 | Connectivity | — | 表示感兴趣区域内骨小梁网状结构之间的连接数量 | |
骨小梁连接密度 | Conn.D | 1/mm3 | 表示每立方毫米体积中骨小梁网状结构之间的连接数量 | |
分形维数 | FD | — | 用于评价骨小梁的不规则度和复杂度 |
(左图紫色部分:正常大鼠股骨皮质骨;右图紫色部分:骨质疏松大鼠股骨皮质骨)
指标名称 | 简写 | 单位 | 解释及意义 | |
皮质骨参数 | 皮质骨总面积 | Tt.Ar | mm2 | 为皮质骨横断面的总面积 |
皮质骨面积 | Ct.Ar | mm2 | 为皮质骨横断面的平均截面积 | |
皮质骨厚度 | Ct.Th | μm | 感兴趣区域皮质骨的平均厚度 | |
皮质骨面积和总面积的比值 | Ct.Ar/Tt.Ar | % | 表示皮质骨横断面的平均截面积和总面积的比值 | |
骨髓腔面积 | Ma.Ar | mm2 | 表示骨髓腔在中段骨横截面骨组织中的平均截面积 |
在骨组织研究领域,Micro CT可以很好地研究骨结构和骨密度的数量性指标及微细改变,可指导组织工程、基因工程等科学研究,已逐渐发展为可加强甚至代替组织学分析的一种成熟的技术,Micro CT在各学科的广泛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,也将为各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注:
- 王云钊等.骨关节影像学(第2版).科学出版社,2010.7
- 魏占英,章振林. Micro-CT在骨代谢研究中骨微结构指标的解读及应用价值.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[J], 2018(2): 200-205;
- 裴葆青;王田苗;王军强. 松质骨微观骨小梁结构的生物力学综合分析.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[J], 2008(02): 215-218.
- [4]. 骨形态计量学目前应用专家共识.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. 2014, 20(9): 1031-1038.
点击数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