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几种可能,
1,公司的测序结果有误或者本身不靠谱(可能性低于50%);
2,抗体有问题,抗体本身无法正确识别靶蛋白,你需要通过过表达实验来验证抗体是否有效,原有条带是不是假阳性(可能性大于60%);
3, 第一外显子敲除13bp后生成了非正常mRNA,但没有影响到CDS区及其附近的核糖体结合序列(可能性大于80%)。
4,目的蛋白本身存在剪切体,太靠近N端有可能发生剪切表达,可以称为细胞类型特异的Variant。比如TEAD1基因,到现在表达起始点都有争议。(可能性低于50%)
5,目的蛋白存在分子量相近的family number,在目的蛋白敲除以后发生代偿性表达增加,加之抗体的特异性不够而检测到条带(可能性低于50%)。
建议首先针对敲除位点设计primer进行QPCR验证,注意严格阳性对照。然后验证抗体。如果是抗体问题就好办,如果是其他任何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gRNA敲除,建议针对2、3外显子并且位于CDS区设计gRNA。
点击数:0